1)927 貌合神离_残阳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将目标提升到恐吓美国人民,显然更符合“战略”的定义,但是圣地亚哥不够理想,主要是人口太少。

  客观上,艇长也担心无法钻进圣地亚哥650米宽,且水深不明的港湾。日本掌握的美国本土水文地理资料有限(基本没有),相信德国人的会更精确一些,但是出于保密,不敢在这一问题上询问德方,以免提前暴露意图。这是影佐祯昭定下的底线,因为浅野说过,德国情报机关,早已被盟国严重渗透。

  作为第二目标的旧金山,拥有打击美国海军之外的其他各种好处。根据侦察机报告,那里也驻扎着大量小型战舰和航母,且港口宽阔,防护简略,虽然水上飞机发现的,很可能是准备与货船队一起启航的护航航母,但是也是重要军事目标。另外,金门大桥两岸人口众多,显然具有极高的恫吓价值,而圣地亚哥只有不到一百万人口,也没有大的媒体存在,必须考虑到,如果在圣地亚哥爆炸核弹,真相或许会被罗斯福集团用战时管制的办法,压制下去。也许美国民众最后只能从报纸上看到:那里发生了一次弹药库爆炸。

  大西的计划,几乎与第四次组阁的近卫文麿一样,他们都从浅野那里,获得了片面的历史经验,即:两颗核弹可以使“人类历史上最顽强的帝国”(浅野语)走向屈服。”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走这条捷径,足够迫使战斗意志薄弱得多的美国人退出战斗。

  美国核武装的大致日期(1945年7月前),如同绞索一样正在收紧(日方也必须承认,就本土面积而言,日本不如美国那么适应核战争。)所以日本决策层开始倾向于,抛开牧野的路线图,先爆炸核弹。

  新的局面超乎了牧野一年前的设计,因为现在需要面对一个新的变数,就是正在将帝国一截为二的褚亭长。当务之急是先吓退美国(退出战争),然后集中力量(包括三至四颗*)消灭褚亭长,同时等待更加新式的制导武器成熟。有了这些武器,就可以期待通过一次偷袭,同时摧毁位于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以及田纳西橡树林的铀浓缩工厂,彻底消灭美国的核潜力,再次迫使美国退让(签署某种接近投降的条约)

  如果可以通过技术转移,买通德国,那么还需要德国潜艇,前往非洲西海岸,封锁住来往美国西海岸与刚果的铀矿航线。

  这些停留在纸面的计划,紧凑而又严苛,美国的反应,计划的进度、技术上的突破,一项项,都必须按照计划进发展;当然,较之牧野基于常规武器的路线图,时间上稍微宽松些,代价当然是巨大的核报复风险。按照牧野的思路,此刻帝国已经面临崩解,其实应该开始考虑投降了。

  牧野到达东京后,立即因为脊椎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