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8 临时计划_残阳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坏消息是,杜聿明仍然犹豫不决大军去向,他的性格问题导致他在巨大压力下无法做出最合理的决断,而是很容易屈从与上峰旨意,显然在这一刻,向西转折向印度绝不是蒋介石想要的,由于中缅边境地区,从未被中央政府真正控制,地方军阀总是很反感地形测绘或者水文调查,重庆对横断山一带的实际情况实际上不甚了解,对各种绕过日军或者高山回国的可能还心存幻想。

  军事委员会想当然地判断,既然中缅边境如此之长,一定还会有各种通道,即使不从龙云的地盘过也可以从刘文辉控制的康藏的地盘回来。当然事实上,早在2年前,矿产资源委员会就已经联同西南联大地质专家,开始论证印藏公路或者油料管道的可行性,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即使是印度修建一条公路将物资运进中国,也并没有北方捷径可选。胡康谷地以南的险峻山区,已经是最优选择,甚至飞机想飞过横断山脉,都存在相当的风险。更可悲的是,杜聿明的地图上,密支那以北除了几个奇怪的地名,几乎就是一片空白。英国人一直很忌惮提供这些争议地区的地图。

  蒋介石看过当初西南联大地质系联同西南资源委员会进行的(中国侧)地址测绘报告,对康藏地区的恶劣地形有所了解。但是出于对军实际控制康藏地区的军阀刘文辉的不信任,他并不相信那份报告。

  林秀轩与特别小组穿越战线,从一对对远征军队伍中穿过,发现部队后撤仍然井井有条,士气也还不错,可以听到不少战士们还在为曼德勒没有打上懊恼不已,都在猜测会有一次密支那战役。

  几支部队间的交替掩护仍然存在,让紧追的日军无法趁隙钻过来,当然最大功劳属于褚亭长的阻击,但是部队始终没有向西转折,而是径直去向密支那,这种行动更像是原本历史的重演,一种折中的拖延办法,但是十万大军始终要面对弹尽粮绝的问题。

  密支那是英国铁路的最后一站,式缅甸北方交通要冲,华人很多,物资也较容易收集,算是一个短暂歇脚的地方。但是却没有退路。日军占领龙陵后,迅速沿着怒江西岸向北穿插,沿途焚烧渡口和行船,堵截远征军可能的退路。当然实际上,即使没有这些行动迅猛的日军部队,单单是怒江也不是远征军容易跨越的,美军工程技术人员连续几次想在怒江上架设浮桥,都因为不掌握流速等信息而放弃。

  林秀轩三人骑马通过八莫时,殿后200师正经过此地,不断与尾随骚扰的平井部队交战,200师利用敌人轻敌冒进发起几次伏击,消灭了几支敌人先遣部队,让他们不得不退缩。特别小组没有参与交战,小心避开双方。

  向东不远就是畹町,不过日军坂口支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