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章 长远之计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沙船的差距小。”

  李素说着说着,不由想到了历史上后世葡萄牙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学校,那可是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注入了多少优秀人才,可以说是欧洲远洋航海的摇篮了。

  他如今要防止人才断档,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当然要用。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恩师人在河洛,这一年不曾出巡,这点上,竟与弟子所思暗合,恩师之远见,果非凡俗可比。

  实不相瞒,去年一年,甘将军在摸清从流虬航行到筑紫岛的航路后,便不甘于这个冗长繁琐的航路,想要总结经验、找出更便捷省时的直航航线。

  然后他就跟周将军一起,趁着往返为筑紫移民和军屯运送垦荒营建的器械、物资时,先后摸索了四趟往返。发现福船在驶出流虬岛链后,要直达漫长的扶桑东岸其他各处时,确实不太适合利用远海的大风。

  回来后,弟子也在东海郡琢磨过如何改良,还借用了几个恩师从罗马、安息带回的造船名匠、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不过东海朐县的船厂只能造沙船,一些设想难以实现,后来就拿到会稽这边的句章船厂来实地建造了。最多几个月,新船就可以下海,明日恩师去船厂视察,也能亲自点拨一下。”

  李素颇感欣慰,原来他宅家休假的这段时间,诸葛亮已经帮他做了那么多事情了。

  ……

  李素在句章县城内歇息数日,缓解了舟车劳顿之辛苦,三月初九这天,终于在诸葛亮的引领下,巡视了阔别一年多的句章港和船厂。

  这里的港口和船厂,距离最初规划开建,已经整整三年半了,李素走的这段时间,这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每天都能有点新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毕竟是应有之意,本来就在李素的规划之内,他看到也不会觉得意外。真正让他意外的,是一些民生方面、自然生长出来的周边产业,一度让他对大汉未来的商业社会发展速度,产生了美好的预期。

  比如,在去港区的半路上,沿着江口和海岸,李素居然看到了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盐田——汉人文明早就有煮海水取盐的生产方法了,但完全靠晒盐,原本还要近千年之后才会出现。

  而哪怕是现在这个时空,有了李素的蝴蝶效应,晒盐之法那也是诸葛亮在实践,但此前几年也没听说彻底成功。

  毕竟晒盐要解决渗漏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拿着薄石板的水槽来晒,要不就是为了防止晒太久遇到下雨,得晒煮结合。

  从煮盐到晒盐的研发,并不是一拍脑门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迭代改良的过程。

  整个生产环节中对燃料的依赖度,也是从“100%依靠燃料的热力蒸发水分”,到七成靠燃料、五成、三成缓缓下降的。

  此时此刻,李素居然在潮湿多雨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