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大汉朝过去两百八十三年的读书人都是辣鸡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了——你带着从人出去逛逛吧,我与李别驾的交谈,你不宜听取。”

  这是以正道应正道,既然顾雍正大光明,赶他走也要正大光明说出来。

  顾雍果然没有质疑,对蔡邕拱手行礼,然后一声不吭乖乖退下了。

  蔡邕对李素的称呼,已经变成了“李别驾”。这是以他将来跟着刘虞到幽州上任后,可以得到的表奏官职,预支称呼了,显然是表示对李素的看好。

  顾雍走后,蔡邕想了想,拍了拍手,招呼女儿吩咐了几句,然后蔡琰便入内取了几卷手稿,摆在面前的琴台上。

  蔡邕指着说:“这便是老夫近年来在吴郡设馆,闭门著述所得,这里只是其中一部分。李别驾既有刻印之力,不妨一观,觉得可以宣化天下,誊抄一份拿去便是,若是觉得不值一哂,就留下。”

  双方聊到这个份上,蔡邕也不敢再轻视李素,毕竟是马上就要实授六百石的有功说客,而且蔡邕心中也未必不想让自己这些年的文章能够刻印传世。

  对于华夏古代文人而言,让自己的著作名留青史,这个诱惑力太大了。

  哪怕是不爱钱财不爱官位的人,面对这么好的条件,也只能徒然叹息一声:这谁顶得住啊!

  而且李素说刻印十金的书去低价传播,是还他冒名之过,蔡邕从头到尾没有言利,既得了名留青史,又不伤清高。

  李素一边装模作样看蔡邕的文章,蔡邕也有一搭没一搭跟李素聊些学问上的事情。

  蔡邕以才学广博著称,属于学有余力什么都懂点。

  既然李素一开始就堵死了话题,说不懂诗经礼乐,蔡邕也就完全避开那三经不问,只跟李素聊《韩非子》的法术势,以及对历史的感悟理解、心得总结。

  “这蔡邕倒不是个喜欢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可能是学问多了,不屑于此吧,人品倒还可以。”李素心中暗忖。

  “这李伯雅虽然年少,文辞粗鄙,不过见识倒是不凡。对史事兴替教训的解读,着实有洞见,果然是个专注实用之才。”蔡邕也渐渐留下这样的印象。

  当然蔡邕也谈不上多看好李素,因为他已经判断出李素跟他不是一路人,追求不同。

  两人相谈大约一刻钟,李素也把蔡邕近年来的新作文章大致浏览过一遍,随后叹息着放在一边。

  蔡邕见状,微微有些不喜:“莫非李别驾以为老夫这些文章,不值得流传于世?”

  李素摇摇头:“文笔华美,辞藻不凡,于洞悉君子、明心见性亦大有裨益,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若是太平年代,这些文章自然可以牧民养性,于此将乱之世,却与天下无益。当今天下,雕印之法初创,可以传播的著述数量有限。文人要为天下人谋利,哪怕是著述帝王之术,尚且不足,唯有圣人之术,方才配被传播天下。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