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7章 男女组合双打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繁琐的民政规划,而且一旦忙起来就容易当局者迷。

  诸葛亮摇摇头,继续说:“要我说,收棉的政令就该统一,比如告诉周边各郡百姓,这儿的官营工场主要收没有梳的原棉,至于弹棉籽的工序要不要让百姓和棉商自行完成,你可以自己斟酌看着办。

  然后,这儿就该多造仓库,不要怕库存,再让朝廷拨付一笔款项,作为多收棉花的库存占款——这兰州之地,还是荒郊野外,地皮又不值钱,多造些仓库有什么成本?

  以后大不了就把棉花屯着库存过冬,每年七月到九月棉花分批收获完之后,哪怕赶上枯水期也无所谓。冬天农闲,让百姓先在官营的梳棉坊里梳成皮棉、也正好雇佣民夫赚点梳棉的外快。

  开春水量丰沛之后,再把一冬积压的库存拿去纺纱,井然有序,无非占用一笔库存款罢了,却能便民,还解决了机器闲置时间和人力闲置时间有季节差错位的问题——用李师的话说,这叫‘用资金的低效率换取民力的高效率’。不是我说,论组织生产资源,元直兄你这水平比我二姐差远了!”

  诸葛亮这番数落,不懂经商的人未必也全部听得明白,但不管怎么说,肯定能看出诸葛亮的数学统筹能力很厉害的样子。

  另外,别看古代高利贷似乎利率很高,至少一年收五成利息。但其实大笔占用资金的额外成本并不大。因为钱的流动率非常低,很多地主老财都是把金银铜钱窖藏在家里闲着,能找到放贷对象的比例寥寥无几。

  利息之所以高,也是因为收不回来的风险很大——很多农民都是走投无路了才借高利粮食渡荒,借了之后依然饿死病死的也不少,连年遇灾的情况也不少,人都死了还怎么还?

  所以,诸葛亮建议官府拿出储备金来进货增加库存、减少供应链的混乱,完全是可行的。

  徐庶到了这一步,也算是彻底在这方面佩服对方了,自己确实号称懂点谋略,却流于定性分析,没有诸葛亮的定量分析、数理分析的习惯。

  毕竟两人的数学水平差了何止一个时代,再加上诸葛家已经是当世第三大豪商世家了。

  诸葛亮二姐的生意,也就比糜竺和甄家小一些,跟袁绍地盘上那些顶级豪商,已经可以掰掰腕子了。或许也不如曹操的官营海船商队,但那是集结了一方诸侯的全部财政支持才搞起来的“央企”,不能跟民企比。

  徐庶虚心地又跟诸葛亮聊了一会儿,听取了诸葛亮给他的几条规划意见、还有一些设备的改良。

  两人对着数据,很快又发现了一些徐庶数学不好导致的规划问题——比如,对去年秋收时民间的棉花总产量缺乏一个预估,导致徐庶心里对于这些棉花究竟够不够今年这些纺车作坊一年的加工量根本毫无所知。

  而去年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