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1章 舆论_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会试已经结束,考中举子不过一百多人,但未中者多数还没离京。

  一方面,这些人想等到殿试之后,了解到本次科考的最终结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一批举子,已经打算入国子监读书,并以此作为仕途开端。

  科考虽好,但其录取比例太低,想要做官途径实在太窄,很多人已经耗不起了。

  有这些举子在,京城的舆论风氛围很活跃,大大小小的事都会被议论。

  也正因为靠近中枢的舆论氛围,反过来又吸引举子们留下,可谓是相得益彰。

  而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便是两日前大朝会,皇帝怒斥群臣这件事。

  不管官员們是何想法,当消息陆续传进举子们耳中,顿时在舆论场上炸了锅。

  皇帝施严刑苛法,本就为“世人”所诟病,如今又在大朝会时斥责百官,没给读书人留半点儿面子。

  可以说,赵延洵这一手,再次降低了读书人对他的好感,以后骂名又得多背几个。

  多数人只会随大流,但那些时代弄潮儿,却把这件事当成了一次机会。

  听着外面“群情激奋”的谈话,王歆放下了笔。

  “杨安能中得会员,定与上次庭杖之议有关,如今物议再起……又是机会来了!”王歆暗暗想到。

  替皇帝维护名誉,为此违背主流意识形态,违背自己多年所受的教导,这需要极大勇气。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本次会试得中之人,只怕个个都懂其中奥义!”

  这次会试得中之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否则不可能妥善应对新的考试规则。

  他是提前做了功课,才罗列出各种弊端得以高中。

  这样的聪明人,在他前面还有几十号人,对他们王歆不敢轻视。

  他有理由相信,这些人肯定也会仔细分析,为何杨安会成为会试第一。

  依这些人的聪明,很容易会想到,杨安之前那些“离经叛道”言论。

  如今机会来了,这些人多数也会走上这条路。

  想到这些,王歆不由叹了口气,无奈道:“只怕如今,再想借此方法出头,已是万难!”

  本来想出去论战王歆,此刻再度拿起了笔,他还是打算以真本事取胜。

  当今皇帝虽“刻薄寡恩”,但终究还是在做实事,想让这天下归于平安。

  所以王歆认为,有真本事的人,在赵延洵哪里一样吃得开。

  时间陆续过去,当接近午饭时,外面的争论已经停下。

  正当王歆伸了懒腰,打算叫店小二送饭时,他的房门却被人打开了。

  进来的是陈鸿青,此刻他手里提着食盒。

  “我是真佩服你,外面都吵开了,你还坐得住!”

  王歆笑了笑,遂问道:“你在外面转了一上午,都听到了些什么?”

  放下食盒,陈鸿青一边拿着东西,一边说道:“可谓是大开眼界……”

  “我去了好几处客栈,到处都在争论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