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零三章 汉服内衣计划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三章汉服内衣计划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华夏文明中对于婚姻的一种定义,但是却并非后来延伸曲解的那种包办类婚姻。

  这句话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其中一段‘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意思是书如果结婚没有通知父母,没有征婚介绍人,是没有礼数的表现,不但当事人会遭到社会人的轻视,连他的父母也会连带受到轻视。

  这句话的背景是基于古代华夏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婚姻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自然要遵从礼法。

  一个不知道遵守礼法的人,是会被人轻视的。

  放在现代这种自由恋爱的环境中,就相当于合法婚姻中法律对婚姻的保护,在古代,如果婚姻出现问题需要调解,首先是父母以及媒人去协商,跟现在婚姻出现问题会到法院协商一样。

  在华夏文明中,礼数的地位早起等同于法律,只不过后来因为民族文化融合,慢慢变得法律为重,同时也因为礼乐崩塌的原因。

  到后来国家为了维护政治需要,将原本这种礼数变成一种禁锢思想的方法,才会慢慢演变成古代封建的包办婚姻糟粕。

  最早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没有强制性的道德绑架,因为在古代,不通礼数的人,是会被社会抛弃的,因为没有集体观念。

  这种婚姻现象并不是只有华夏文明中出现,西方文明有自由恋爱这种观念也才不过两三百年时间,而且这种观念也多是形式化上的。

  因为婚姻在人类这个物种中,始终无法成为两个人的事情,永远都是两家人的事情,除非可以做到完全的独立绝情。

  因为只要有亲情在,婚姻就不可能是两个人的事情。

  这个跟阶层也没有关系,越是上层阶级,婚姻越是不自由,历史上联姻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所以现在无论是诗歌还是艺术,歌颂的都是自由恋爱,在自由婚姻这个概念上,大家都默契的规避。

  转而用神圣来形容婚姻,是为了给婚姻一个仪式感和厚重责任感。

  娃娃亲在华夏很流行,一般都是两个门当户对的家庭,为了某种共同利益,或者情谊让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定西娃娃亲,从小培养成青梅竹马,长大后自然而然变成一家人。

  不过也有很多因为家道中落而酿成的悲剧,很多戏曲故事中都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真正的用途,应该是提醒人们婚姻的慎重性,以及背后的责任感,毕竟婚姻是两家人的事情。

  包办婚姻这种强制性的糟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但是到现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存在的,相亲这个文化永远不会消失。

  不过娃娃亲这种形式倒是越来越少见了,而且很多都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